一、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优越:潦河镇位于南阳市区西南11公里处,是城乡结合部,东邻白河,西邻镇平县彭营乡,北邻王村办事处,南邻陆营镇。焦枝铁路、宁西铁路、沪陕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省道S231、S237、龙凤公路纵贯东西南北。
历史文化悠久:潦河镇始建于春秋战国,因西邻潦河而得名。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秦为衍邑,其大将杜赫食邑于此,世称杜衍。西汉设置杜衍县,唐宋设置安众乡、安众镇,自古系中原入川的捷径要塞,故为历史战略要地。潦河镇素有历史名镇之称,镇域内有商代兴龙镇遗址、战国杜衍城遗址、汉代典韦墓、丁奉汉墓、新集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张茂庄村北1954年出土的铜马车被中央博物馆调藏,曾在《人民画报》发表,视为国宝。
镇域地阔物丰:镇域面积约77平方公里,管辖26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2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8万余人。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南阳生态环保静脉产业园区、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南阳工业学校新校区、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均坐落我镇。
二、旅游发展概况
(一)、历史遗迹
1、九龙口
归零文化村向西入峪口,登岗坡,有园林一处,花草树木,角亭长廊,风景宜人,此乃古时之九龙口也。九龙口是盛唐时期所建皇封龙兴寺之东大门口,龙兴寺规模宏大,气宇轩昂,北至瓦块岭,南至安乐桥,东望白河水,西骑老苍龙,方圆十公里,寺内大雄宝殿巍峨壮观,殿内雕梁画栋,观音菩萨慈祥金身高大雄伟,佛教神会七祖曾在此传教弘法。九龙口是皇亲国戚、名门贵族、信众香客常来常往之要道。此乃风水宝地,英雄人物辈出,龙的传人扬名,九龙口近前,文出张进士,武出汉丁奉。稍远,岗北出武圣姜子牙、名相百里奚、智圣诸葛亮,河东出商圣范蠡、光武帝刘秀、大将军何进。
2、丁奉汉墓
丁奉汉墓位于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东北区域约6公里的丁奉店村,在丁奉店村的西南约100米处,东临南阳市通往英庄乡的公路,公路宽约8米,北侧有宁西铁路经过,西北有起伏的冈峦。该墓群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当地的村民们平整土地的时候发现,该墓群原有三座墓冢,平面位置呈三角形。其中两个墓冢较大一个稍小,其中稍小的墓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候被削平。西侧墓冢长59米,宽约16米,高约8米。东侧墓冢长约138米,宽约26米,且两墓冢中间的土已被挖走,现周围还残存有群众挖土的痕迹。丁奉为三国时东吴名将,丁奉曾在潦河区域带兵打仗,本地人为纪念丁奉去世为他而建的衣冠冢。墓冢被盗过,盗出的文物有护心镜、铜剑等陪葬品。
3、新集遗址
新集遗址位于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上范营村辛集自然村,是一处夏商时期的文化遗存。时间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现存文化层厚1.2米左右。南阳新集遗址的外观形态与结构所在处原应为一土岗,已被削成平地。地表为耕地,散存少量陶片。南阳新集遗址对研究南阳古代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陶器和商代早期骨器等。
4、典韦墓
典韦墓位于南阳市潦河八中院内,典韦墓为衣冠冢。据当年的老人回忆,1949年此处曾有一座两层楼高的大墓冢,七十年代附近村民取土建房夷为平地。在三国中,有一名武将,武艺超群,在他死后,曹操曾为他泣不成声,肝肠寸断;曹操即将离世之前,最后怀念的故人之中,第一个仍是他,他的名字叫典韦。典韦因“宛城之战”而名垂青史,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武将精神和不朽传奇。他把自己的悲壮和英勇永远定格在宛城,让后世人们每读三国、每到南阳,都会对典韦的忠贞和勇猛,为之惋惜,怦然落泪。
5、吴集村史馆
吴集村历史悠久,属二里头文化带,距今七千年,曾出土大批和古代先民生产生活相关各类器皿,在南阳地区极为少见,吴集村从古至今一直作为人类生活和生产聚集地,明清时期一度成为当地重要集市集散地,延续至今仍保留部分集市功能。为了留住历史、记住乡愁、展望发展、传承文明,2021年建成了潦河镇第一个村史文化馆。村史馆共划分为七个主要展览区域:即村史背景,村庄建立、村庄发展、文化传承、民俗风情、现代发展,领导关怀等,包含多个展项。
(二)、研学游发展
1、南阳归零文化村
南阳归零文化村依托AAA级景区优势,不断融入文化元素,回归自然、崇尚乡土文明,倾力打造一个服务精神成长的特色环境。河南省文明委、河南省妇联于2020年6月将归零文化村授予“河南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打造传统家风教育基地,以“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题,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认真培育师资团队,工作人员参加了自然教育、营地教育、中医养生的培训,均获得营地指导员和食养师的证书资格,具备研发特色课程和继承、开发特色农产品的能力。特色课程分为:自然教育类、食育类、传统工艺类、农耕体验教育类、生命教育类和科学探索类。并遍寻本地老手艺人、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合作开发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课程如:木工、纺织、染布、柳编、造纸术、活字印刷术体验等极受欢迎;特色农产品有:非遗花馍、养生药膳馒头、赤松茸酱、辣椒酱、芝麻叶酱等。
2、正清园研学实践基地
正清园研学实践基地创办于2019年,位于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王陈庄村,距离南阳市中心城区20公里。基地占地300余亩,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打造出以开展劳动教育为主的农耕主题区,涵盖农耕实践基地,农耕科普基地、农耕文化课堂、农艺活态体验馆、乡野大食堂等系列配套课程,同时拥有萌宠、科学、财商、军事、自然共计6个主题活动区,创设多样态劳动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丰富知识,为各学龄段孩子打造出一个“一站式”的综合研学实践基地。
3、白又白美术教育研学游实践基地
白又白美术教育研学游实践基地创建于1998年7月,专注3-18岁青少儿艺术素养培育,研学基地占地面积60余亩是经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批准的首家以户外美育为研学实践地项目。划分了多个功能区域:果树护理采摘区、蔬菜种植体验区、家禽饲养区、儿童游乐区、儿童自然美育手工体验区。建筑布局合理,功能齐、能够满足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求,一次至少可容纳200名学生参加活动。白又白美术教育凭借20多年自主研发课程的实力,自基地建设开放以来;陆续研发完善并投入教学的有:线描写生、色彩写生、生活美劳、陶艺造型、阅读绘画、益智成长等5大课程体系,共计200多套课程资料。其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间剪纸、趣味木艺、非遗扎染、创意乐陶、古法造纸等特色课程分别适应3岁至18岁的青少儿。
4、南阳市全民国防教育中心
南阳市全民国防教育中心以弘扬国防精神,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为目的,以开展国防理论学习研究、国防知识普及、国防教育培训等活动为主要任务,是政府和军队推动国防教育事业发展的助手,是促进军地资源互补、培养军地通用职业人才的标志性平台,是南阳市退伍军人就业创业的重要基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开展军事体验、红色教育等活动,打造“国防教育+素质拓展”品牌。开设课程有95式仿真步枪射击体验、92式仿真手枪拆装、国防电影兼国防大讲堂、武器装备模型展览、模型制作,中心目前开设多个课堂,针对学生主设两大课堂,多方位多元化提供国防教育一站式服务,同时满足不同校区、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特色国防教育需求。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
1、辛店毛笔
辛店毛笔位于南阳市西郊辛店村,辛店毛笔经历了清乾隆年间,民国和抗战期间以及解放后的毛笔厂合作几个时期。选用青阳竹竿、济宁、甘肃等地黄鼠狼毛、江苏羊毛、湖南紫云狸毫、保庆山兔毛、青海、宁夏马毛和江西鸡毛,经过拔、腌、并、梳、裁、择等百道工序制成,毛笔制作工艺考究,有自己独特的制笔技术。毛笔制作文化是传统技艺历史非常久远的工艺技巧,内含科学、艺术、技巧为一身的工艺造型,具有实用性为主、工艺审美性为辅,技艺技巧性为“非遗”传承的主要价值。2012年,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辛店赵氏墨汁有十大优点:墨迹光亮、耐水性强、书写流利、写后易干、不湮纸、不褪色、适宜托裱、浓度适中、香味浓厚、四季适用。墨汁主要原料选取上等牛骨胶及顶层油烟色素,并配以中国传统的冰片、麝香、冰糖等十几味中药,从而形成一得阁独有的具有清心、明目药香味的墨汁,深受书画爱好者的追捧。
2、潘记卤肉
潦河镇潘记卤肉,最早起源于明朝末年开封鼓楼。根据潘记卤肉第三代传承人潘德恩老先生回忆,潘氏祖上家境殷实,乐善好施,为人厚道,在民国32年(1943年),中原大地天灾人祸之年,收留了因躲避灾荒流落至此的开封王府厨师关氏后裔。对其施以援手,待其如亲人,一直收留其居住到抗日战争胜利。随着局势的逐步稳定,关氏后裔打算回老家开封,临走之时,将自家制作卤肉的祖传秘方交给潘氏祖上,以表收留援助之恩。
20世纪50年代,潘氏祖上根据秘方开始经营卤肉生意,在当地兴盛一时。后经过历代相传,至1978年,潘记卤肉馆传至第三代传承人潘德恩手中。潘德恩先生年富力强、勤学好问、善于总结积累,在祖传秘方卤料配置基础上,反复试验,增加中药成分,严格把控原料质量和数量关,宁缺毋滥,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确保到店顾客每天都能吃到当天的新鲜卤肉,从而形成了现在的独特风味。
潘记卤肉具有色泽光亮、物美价廉、口感醇厚、香而不腻的显著特点,百吃不厌,特别是猪蹄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做食补用。中医认为猪蹄性平,味甘咸,是一种类似熊掌的美味菜肴及治病“良药”。
3、郝氏花馍
花馍又称面花,是中国民间面塑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适用于老人过寿、小孩满月与过岁、婚丧嫁娶、献奠祖先等场合。可以制作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上梁花馍、乔迁花馍、祭祀花馍等。郝氏花馍于2024年被列为卧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郝氏花馍的品种很多,每逢春节祭祀、结婚、寿餐、百日、开业、乔迁等重大日子家里都要蒸枣饽饽、花饽饽、本家族这种习俗已经延续几代人,花饽饽既可以食用又可以观赏,寓意吉祥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郝氏花馍在传承家传手艺的基础上,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和绿色天然,养生等新观念的植入,采用新鲜蔬菜、水果榨汁,牛奶,鸡蛋和面,和出的面团色彩艳丽,做出的花馍口感松软香甜,口有余香,在独家和面配比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品质及工艺,纯手工制作,不添加任何添加剂、防腐剂,做到既有光鲜亮丽的色彩造型又传承郝氏花馍的传统老技艺。
郝氏花馍已经传承百余年,并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中,它是表达对祖先的祭祀,老一辈的祝福,是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三、三大产业园区发展
1、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朱桂营家庭农场试验基地,通过引进、培育和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粮经作物、水生态保护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化建设稳步推进。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联合实验示范基地,拥有豫西南最大的植物组培中心和最大的林果花卉种苗繁育中心。园区建立月季生物育种实验室,进行新品种引进、研发、示范。已有30个现代化专业兰花种植大棚入驻该园区,南阳兰园初步形成。在该园区建立野生兰花科技研发展示中心,发展繁育高档精品及野生兰花种苗,构建集学、游、研、销一体的现代兰花产业全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豫西南现代化的兰花研发展示中心,对我市兰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及观光旅游业和会展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2、南阳生态环保静脉产业园区
南阳市生态环保静脉产业园位于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大周庄村区域,占地1869亩。以实现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废旧车辆、废旧橡胶塑料等城市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置为目标,规划布局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飞灰安全填埋场、餐厨垃圾处理厂、污泥干化处理厂、炉渣处理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大件垃圾处理利用中心、垃圾分拣中心、废旧电池处理利用中心、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中心、废旧车辆拆解利用中心、废旧橡胶塑料处理利用中心、油品综合利用中心等14个子项目,并配套建设安置小区、环保工业、管理科研楼研发孵化区,着力打造一座技术先进、产业齐全、标准严格、生态和谐的南阳市生态环保静脉产业园。
3、卧龙岗西南片区
南阳市卧龙岗西南片区的建设是南阳建设大城市的重要支点,将为整个西部区域的发展提速增质。片区东至北京南路及车站南路,西至南邓公路,南至规划西环路,北至雪枫路,总面积4.05平方公里(6075亩)。在规划中,卧龙岗片区的功能结构为“两轴串两核,一环连三片”。“两轴”:分别为水轴和绿轴。以十二里河为基础,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滨水廊道;以基地自然地貌本底为基础,结合河道两岸生态,构建城市呼吸绿廊。“两核”:分别为综合服务核和中央绿核。综合服务核:共享型公共设施集中设置区,包括体育设施、商业服务、科技文化等功能。中央绿核:区域级城市公园,结合十二里河及其周边生态本底,营造富有活力的集休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市民公共活动空间。“一环”:串联多个开放空间节点和公园景观节点的活力共享环,同时形成贯穿整个规划区、连续开放的生活型慢行廊道。涉及卧龙岗街道、潦河镇和王村办事处。目前已入住潦河镇区域的南阳市工业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项目、松涛输变电项目、十二里河整治项目。
四、特色种植业
胖哥蔬菜种植基地:位于梁庄村,其带动周边清凉寺、王陈庄、大陈营、吴集,姚营等5个村发展有机蔬菜大棚近300座,年产量700余吨,年产值达2亿元,鲁豫兄弟蔬菜基地:位于辛店、闫庄的鲁豫兄弟蔬菜基地在原有基础上新增高效反季节蔬菜大棚8座,村集体经济每年稳定增收30万元。朱桂营家庭农场试验基地:本农场位于潦河镇潦东村东南角,创建于2004年,承担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矮败小麦、育种和河南省矮败小麦创新联合体品种试验(包括品种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全部工程。本基地育成了豫审矮败小麦轮选131,现有育种田、联合体试验田和轮选131系种田100余亩,轮选131原种田200余亩(分三个地方)。
育种田现有3个品种需要在2021年10月进入国家级、省级和联合体参加试验,后续的品种正在努力中,争取在很短的时间内参加审定,为农民朋友们种好种、多打粮而努力奋斗。花卉种植业:以农业园区及潦英路沿线以月季种植为主的5000余亩花卉种植产业,年交易额近1.5亿元,同时带动周边今500人就业。
同时辖区内艾草、小辣椒、草莓、黄桃、黑布李、樱桃等产业正以繁星洒满天形式逐步发展。
五、文旅发展前景展望
融商汇智,聚力转型,我镇将围绕“三大园区”,找准定位,把稳方向,谋划发展之路。一是让“一产”优起来。以农业园区为引领带动,联合院校科研基地,做大做强做优第一产业;优化环境、做好服务,稳步推进30万吨自动化粮仓项目建设。二是让“二产”强起来。围绕静脉园区,服务好南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运营;配合好炉渣资源化利用、焚烧飞灰填埋项目建设,确保早投产、早见效;高标准规划建设位于辛店、闫庄的乡村振兴产业园,招引项目落地。三是让“三产”旺起来。围绕归零文化村、正清园研学基地、白又白写生艺术基地等着力打造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普研学为一体的南阳近郊都市农业观光游产业;积极推动位于潦西村、袁营村的潦河文旅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
我镇将以此次旅游节为契机,持续深化“研学+产业+园区”融合发展模式,擦亮“生态潦河、研学胜地、产业高地”品牌,为卧龙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潦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