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平台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卧龙区商务局“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4-12-30来源:

分享:

一、现代商贸业“十四五”规划

1、战略定位

以把卧龙区建设成为“商贸大区、商贸强区、商贸富区”战略引领,坚持“一个理念”、实现“两个目标”、围绕“三个中心”。“一个理念”即以科学发展统揽内外贸流通业发展全局,“两个目标”即一是要以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以建设完善的现代商贸市场体系为目标;二是要以繁荣经济、增加就业为目标;“三个中心”即消费购物中心、服务园区中心、商贸信息中心。

2、支撑项目

一是投资10亿元、规划占地312亩的南阳“新城·吾悦广场”项目,建设集大型时尚购物广场、精品商业街区、高端住宅等业态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着力打造南阳市首席一站式购物体验新地标;二是投资6.5亿元、规划占地5万平米集商贸、娱乐、洗浴、餐饮为一体的碧桂园·新都荟项目;三是投资6亿元、规划占地10万平米的南阳“奥特莱斯”芭蕾雨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把卧龙区打造成以世界品牌折扣店销售为核心,高端商务、泛奥特莱斯商业集群休闲度假与高品质居住等配套一体化城市新中心;四是投资252.2亿元、规划占地44.85平方公里的张仲景健康养生园项目,为南阳市九大专项、张仲景健康城专项“三园”(张仲景健康养生园、张仲景健康文化园、张仲景健康产业园)之一,核心区(环麒麟湖南连紫山区域)10平方公里,打造康养、文旅、度假、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二、现代物流业“十四五”规划

   1、战略定位

发挥卧龙区现代物流产业园作为南阳市公铁交通枢纽和传统大宗货物集散地优势,把卧龙区打造成南阳市中心城区现代物流中心的核心支撑区。空间和功能布局:“一核心三板块七园区”,即以南阳光电产业集聚区为核心;以综保区、宁西铁路、312国道为三大板块;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欧班列跨境物流园区,在宁西铁路西侧规划建设运输物流园区,在宁西铁路东侧规划建设卧龙区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的电商、快递物流园区,汽车超市综合物流园,大宗商品交易物流园区,医药物流园区,在宁西铁路南侧、312国道两侧区域规划建设国际流通产业园区。

2、支撑项目

一是规划占地500亩的中欧班列铁路跨境物流园区。位于卧龙综保区区域,利用卧龙区地处中心城区、宁西铁路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作用,推进大宗商品物流跨境通道建设,加快通道升级扩能,打造“中欧班列”的品牌,实现卧龙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新的桥头堡及重要口岸;支撑项目:河南省御兆实业有限公司多式联运平台和国际贸易平台项目;二是规划占地2000亩的公路运输物流园区。位于宁西铁路以西,312国道以南,军民路以东,规划中州西路以北区域。主要整合中心城区运输物流产业,以公路物流为基础,优先发展冷链物流;支撑项目:中石化南阳油库新建10万方库容油库项目、富土康科技集团准时达聚盟物流中心项目;三是规划占地500亩的电商、快递物流园区。位于宁西铁路以东区域。主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协同,实现全渠道库存管理和订单生产,并通过配送网络及时送达消费者的新物流服务;支撑项目:海派物流二期项目;四是规划占地1000亩的汽车综合物流园。位于宁西铁路以东区域。构建购车方便,选择范围广,服务便捷、管理规范,集咨询、选车、贷款、保险、上牌、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汽车营销新模式。支撑项目:泰祥汽车城项目。

三、电子商务“十四五”规划

(一)、全面构建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

1、整合优势资源建设专业电商产业园。一是石桥宛北电子商务园进一步强化物流、仓储功能,提升培训、营销、策划服务能力,实现所有行政村服务网点全覆盖,切实打通生鲜特色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渠道,打造全区电商下农村样板,争创市级电商示范园区。二是依托南阳月季博览园,建设“中国(卧龙)月季电商产业园”,做好花卉供求价格、种苗等方面信息服务,吸引高校、科研机构、生产企业深度精油、花茶、食品、工艺制品、农业旅游等月季周边产品,强化交易功能,打造中国月季线上交易中心。三是利用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内现有商务楼宇,建设“南阳玉雕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工作室+互联网”模式,重点聚集以玉器、玉雕、烙画、字画等为主的线上销售、文化创意、设计加工、培训、摄影、快递等产业链上企业和创客。四是利用“两站”区域现有商务楼宇,采取“政企共建、专委会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孵化园,集中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微电商企业,打造集“苗圃、孵化、加速”功能为一体,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平台。五是支持各街道办事处利用专业市场、闲置厂房、办公楼改造成具有完善配套的电子商务产业园(楼宇)。争取通过2年的努力,将锦湖电脑科技市场、家电大世界、三里桥五金机电市场、银海钢材物流中心等专业电商园区建设成豫西南最大的电子商务中心,为全区电商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培育和企业孵化载体支撑,形成集聚发展效应,发挥中心城区龙头带动左右。

2、加快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站)建设。围绕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额共性需求,大力发展“技术咨询、运营营销、物流配送、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电子商务服务业。一是建设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二是在各乡镇、街道(景区)建设一批乡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由各乡镇、街道(景区)服务站牵头,在行政村、社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园区)等设立电子商务服务联络点,尽快形成覆盖区、乡、村三级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3、加快电商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综合型的现代化仓储物流园区,引进大型物流龙头企业,支持其在我区建设大型仓储物流基地、快递分拨中心,支撑仓储物流业现代化发展;加大政策性支持力度,建设农产品流通全程冷链系统。尽快推动快递配送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推进邮政、快递与交通运输部门资源合作,形成“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资源集中、信息互通”的覆盖全区城市快递配送网络,并逐步向乡镇、行政村延伸,着力发展农村末端配送,促进快递物流末端网点建设,推动解决电子商务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二)加大电商普及应用力度

1、(1)持续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一是着力创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各乡镇要结合各自产业基础和主导产业定位,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闲置厂房、仓储设施等,建设1个电子商务园区(楼宇),发挥孵化功能,为当地网商、创业青年等提供低成本的办公用房、网络通信、培训、仓储配送等公共服务,促进网商在农村的集聚发展,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电商平台的结合。二是健全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加快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鼓励物流企业建立区乡两级物流快递中心,实现现代商贸流通网络乡镇全覆盖。三是全面推广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作。以工业品农产品网络贸易洽谈会为载体,推进农产品网上购销常态化对接。2022年底前建成“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动的流通体系。

(2)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以龙王沟景区、谢庄乡、陆营镇、青华镇为重点,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支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发挥农资生产流通等企业和农业相结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网络诊疗等及时、专业的农业专家服务,扩大合作范围,使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

(3)培育农村电子商务项目。一是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鼓励农资产品经营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为农民提供优质、直供、可追溯的农业生产资料。二是鼓励发展畜牧养殖业电子商务。引进畜牧养殖业类电商平台,鼓励畜牧养殖业企业应用宝电子商务,为用户提供优质、安全、直供、可追溯的养殖产品。三是支持农村经营主体开拓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积极推动畜牧养殖产品贸易流通电商化,重点支持引进和培育一批基础扎实、模式先进、运行良好的涉农电子商务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2、推动工业制造企业电商应用。紧紧围绕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目标,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为抓手,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拓实融合发展基础,改造提升传统功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经济。到2022年底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成功率达到30%以上。一是加大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力度。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引进知名装备制造类电商平台,对企业电商团队进行技能培训和孵化,尽快培育壮大一批B2B、B2C电子商务企业,推动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个性化需求,发展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二是鼓励行业协会及知名电商平台合作举办生产制造类电商峰会,开展工业企业与第三方专业电商平台对接活动,鼓励工业企业深化采购和销售环节电子商务平台转化,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工业电子商务平台。

3、推进旅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积极引进知名在线旅游平台企业,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业的资源,推动“互联网+旅游”跨产业融合。到2023年,全区3A级以上景区、星级以上酒店、60%以上农家乐全部应用电子商务开展在线服务。一是结合我区各地丰富的文化旅游特色资源,积极与知名旅游电商平台的对接和数据共享,建设卧龙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数据库。引导鼓励区域内主要宾馆、酒店、农家乐、土特产店和景区门票实现在线销售和预定。二是把旅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情况与景区评A、酒店评星有机对接。三是加快推进“互联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电子商务开展休闲农业,建设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门户网站、移动手机客户端,鼓励电子商务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对通过互联网宣传推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业绩突出的电商企业和经营主体给予奖励。

4、推动商贸流通业探索发展新零售模式。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推进线上、线下、现代物流融合发展,从供需两端发力,实现稳增长、扩消费、强优势、补短板、降成本,促进创业就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1)推进批发零售业转型升级。一是鼓励传统批发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向生产、零售环节延伸,实现由商品批发向供应链管理服务的转变。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引导商品交易市场向电子商务园区、物流园区转型。以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为核心,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流通效率。鼓励线上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向综合交易服务平台转型,定期组织线下展示会、交易会,为行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垂直纵深服务。二是鼓励零售企业转变经营方式,支持实体店调整重组,提高自营商品比例,加大自主品牌、定制化商品比重,深入发展连锁经营。鼓励大型实体店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增强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设施,由商品销售为主转向“商品+服务”并重。三是鼓励展览企业建设网上展示交易平台,打造常态化交流对接平台,提高会展服务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支持举办光电、玉文化、月季花卉、艾制品等特色产业博览会、高峰论坛,提升商务咨询服务网络化水平。(一)支持特种行业应用电商开拓市场。鼓励与钢铁、建材、食用油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合作,优化采购分销体系,实现产业信息共享和网上销售。(二)支持建材家庭行业应用电商。鼓励建材、家具生产销售企业与设计、施工装修企业加大与知名第三方平台合作力度,打通线上线下,实现资源共享,开拓城市和农村市场,为群众提供装修、建材、家具、婚庆等一站式服务。

5、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一是加大对辖区企业走出去支持力度。支持我区光学仪器、机械制造、农产品、服装加工等较有优势的制造业企业应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二是鼓励区内银行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支付业务,推动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鼓励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电商平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开展合作,依法为具有诚信信誉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提供在线支付结算、在线融资、在线保险、在线退税等高效便捷、风险可控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6、持续推进电商示范创建工作。(一)巩固培育卧龙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想念面业等现有省级示范基地(企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力争创建国家级示范企业(基地)。推荐一批省、市级示范企业,2021年底再力争创建省级示范企业3家、市级示范企业4家。

(1)开展区级电商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各乡镇、街道(景区)要积极筹备,严格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组建综合性的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以园区建设和重点项目为抓手,引导企业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网络和渠道建设等工作。到2022年底,全区要建成5-7个区级电子商务示范乡镇、街道(景区),8-10个示范村(社区);创建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乡镇、街道(景区)2-3个,示范村(社区)6-8个。

(2)加大示范项目政策支持力度。各乡镇、街道(社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政策,对获得国家、省、市、区级以上示范企业进行奖励扶持,加大支持力度对获得区级示范称号的企业开展综合评估,对评估达不到示范标准的企业取消示范称号,收回奖励资金。

(三)建立完善电子商务人才支撑体系

1、加快构筑电子商务人才战略体系。以省、市和我区已出台的人才规划政策为依据,实施更具有力的人才战略,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吸纳引进一批处于电子商务发展最前沿、具有创新思想、运营和管理经验丰富的电子商务高端人才和团队,逐步建立和健全有利于充分体现电子商务人才价值、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人才建设战略体系和工作保障机制。

2、培育壮大本地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我区人才市场技能教育培训的作用,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岗位技能专业培训工作,采取开班授课、网上学习等形式,逐步提高电商人才的综合素质,为电子商务产业链提高专业、全面、系统、实用的知识与应用型电子商务中高端人才,力争每年培训电商专业人才达到1000人以上;重点支持市域高校、职业高校扩建电子商务专业,加强电子商务合作办学,鼓励本地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合作,充分利用其强大专业辅导团队,建立常态化、可持续、有吸引力的电子商务人才沟通与人才交流平台,加快充实、培育和壮大我区电子商务各类人才队伍。

3、建立完善电商人才引进育成机制。以更加开放的政策、更加灵活的机制和更加完善的服务,广泛吸引优秀电子商务人才来卧龙工作和创业,加快引进高级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提高电子商务人才队伍素质。着力引进和培训5-10个具有全球战略视野的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及电商标准法规诸多领域的高级管理、高端运营、核心技术人才;引入专门的电子商务人才中介机构,为电子商务企业推荐人才,从而抢占和赢得未来电子商务人才竞争的先机。

(四)电子商务物流支撑体系建设

(1)建设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科学制定全区物流发展规划,强化公共物流配送站点布局将快递物流投递站等末端配送服务设施作为社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加快形成城区电子商务、快递与配送的联动发展进程,解决城市与乡村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结合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在供销、邮政系统建立区域分拨中心、同城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三级物流配送网络体系。推动分拨中心布局集中、配送中心布局均衡和社区终端便捷高效服务到家,形成点面结合、内捷外畅的城区三级电商物流配送配送网络。

(2)加大物流业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支持牧原、京东、顺丰等知名电商、物流和快递企业在我区建立新型仓储物流运营中心、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和乡村货运中心中转基地;加快推进本地海派物流中心、银海钢材物流中心、牧原饲料仓储中心基地等项目建设,实现快读物流仓储“市区有中心、乡镇有门店、村庄或社区有网点”的电商物流配送网络格局。

四、招商引资“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期间,卧龙区围绕“一湖两山四园”建设,着力招大引强,着力真招商、招真商,促进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湖”,即围绕龙王沟水库发展上康养旅游项目。重点围绕建业十里湖山、龙岗置业农运会钓鱼场区域大上体育康养项目,围绕万家园莲花湖康养项目完善提升,打造南阳市康养养生基地。

“两山”,即以蓝城紫山颐养小镇为依托,打造张仲景康养城;依托独山区域大上文旅项目,依托月季博览园和达士营月季特色小镇大上文旅和商住项目。

“四园”,即围绕规划占地10.07平方公里的卧龙仓储物流园,以国药物流配送中心、海派电器物流园和正在洽谈的中石化十万方油品综合体、铁路总公司铁路物流基地为依托,大力招引高端仓储物流项目,形成新的经济支撑点。围绕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南阳动植物物流园、卧龙牧原肉食综合体项目为依托,形成新的经济支撑点。围绕南阳职教园区,推进南阳农校二期项目建设;以南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南阳工业技校为依托,招引商贸服务类项目,整体配套职教园区,打造新的经济支撑点。以张衡科技文化园为依托,招引文旅科技品牌企业入驻,打造文旅高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