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精准有力落实宏观政策调控,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全区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大部分指标增速要好于上半年,生产供给稳步增加,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物价总体稳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具体情况为: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0.5亿元,排名第1位。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5%,较全省平均水平(3.8%)高0.7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全市平均水平(5.2%、4.9%)分别低0.7、0.4个百分点,在十三县区(下同)排名第11位。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0亿元,增长1.1%,排名第6位;第二产业增加值106.1亿元,增长3.1%,排名第13位;第三产业增加值261.4亿元,增长5.4%,排名第7位。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9:27.2:66.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18.6%、79.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08、0.83、3.56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全区全力以赴抓好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目前秋收基本结束,秋粮播种面积继续稳定在44万亩以上,秋粮增产趋势明显。
重点农产品中,生猪存栏88.0万头,增长15.9%;生猪出栏52.9万头,下降8.9%。猪牛羊禽肉产量4.5万吨,下降12.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播种面积18.1万亩,产量59.4万吨,增长4.0%。
农业总产值完成51亿元,按可比价折算增速同比增长1.3%,排名第6位。
(二)工业生产逐步回升
随着全区持续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把纾难解困与扶持企业做优做强有效结合,工业生产逐步企稳回升,但受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生产回落的影响,工业发展不及预期。
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4.1亿元,增长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0%,拉动经济增长0.4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0.23%)加快0.22个百分点。其中:
1、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1.9亿元,增长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6%,比上半年(6.4%)提升12.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8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0.26)加快0.57个百分点,制造业回升明显;
2、采矿业实现增加值0.49亿元,下降1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4%,下拉经济增长0.02个百分点;
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实现增加值31.6亿元,下降3.6%,较上半年(0.1%)下降3.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8.2%,较上半年(0.1%)下降8.3个百分点,下拉GDP增速0.37个百分点,未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从规模以上工业运行情况看,1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当月增长1.3%,全市排第13位;累计增长1.9%,较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3.9%、3.6%、5.7%)分别低2.0、1.7、3.8个百分点,全市排第13位。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2.4%,较上半年(0.6%)回落3.0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0%,排名第8位。
(三)建筑业持续回升向好
随着全区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施工进度,建筑业企业生产活跃,建筑业生产持续回升向好。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2.3亿元,同比增长5.4%,比上半年加快(2.1%)3.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8%,拉动GDP增长0.39个百分点。
115家资质以上建筑业实现产值63.8亿元,同比增长8.9%,比全市平均水平(9.2%)低0.3个百分点,排名第9位。
(四)市场销售趋于活跃
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持续落地显效,加之迷笛音乐节的成功举办,全区消费潜力有效释放,消费市场活力趋于活跃。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1.5亿元,增长6.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6%,拉动经济增长0.48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9.6亿元,增长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拉动经济增长0.11个百分点。
全口径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92.4亿元,增长0.2%,排名第4位;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31.9亿元,增长8.1%,排名第3位;住宿业实现营业额4.5亿元,增长5%,排名第2位;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5.8亿元,增长7.0%,排名第2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7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6.8%、5.0%、6.3%)0.1、1.9、0.6个百分点,排名第3位。259家限额以上商贸业企业上报零售额63.3亿元,增长11.7%。分行业零售额看,批发业上报21.3亿元,增长19.6%;零售业上报40亿元,增长8.2%;住宿业上报0.7亿元,增长13.1%;餐饮业上报1.3亿元,增长1.4%。
(五)其他服务业持续较快恢复
随着各项稳经济扩消费政策发力显效,服务消费需求快速释放,带动服务业生产加快恢复。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4.3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7.6%,同比增长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0.2%,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
1-8月(代三季度),6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上报营业收入15.2亿元, 同比增长14.8%。其中,40家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5.2%,排名第6位。
(六)投资增速保持稳定
随着“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不断深入,有效发挥了稳经济、扩投资、增动能的重要作用。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1.8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0%)1.1个百分点,排名第12位。其中:
(1)工业投资增长55.5%,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6.2%、7.7%、20.1%)高49.3、47.8、35.4个百分点,排名第2位,工业投资继续保持“高位增长”。
(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4.4%,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6.2%、6.3%、5.0%)30.6、30.7、29.4个百分点,排名第10位。
(3)房地产投资下降0.4%,降幅比全国、全市平均水平(-9.1%、-6.2%)收窄9.5、5.8个百分点,排名第6位。
房地产企业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同比增长22.3%,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4.6%、14.0%)26.9、8.3个百分点,排名第1位。
项目建设:500万元及以上新开工项目82个,排名第6位。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新开工项目55个,排名第7位。
(七)财政收支平稳有序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5亿元,排名第9位,同比增长9.9%,排名第1位,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6.8%)高3.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完成5.5亿元,排名第11位,同比增长7.5%,与全市全市平均水平持平,排名第9位。税收占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4.6%,比全市平均占比(70.7%)低6.1个百分点,排名第9位。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1亿元,同比增长3.5%。从重点支出看,教育支出下降5.4%;科学技术支出下降20.1%;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3.2%;卫生健康支出下降20.6%;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83.7%;节能环保支出下降3.1%;城乡社区支出下降15%。
(八)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增速
三季度,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24661元,同比增长5.7%,排名第12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53元,增长5.6%,排名第1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8元,增长6.2%,排名第13位。
(九)物价控制在合理水平
9月当月中心城区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1%,1-9月中心城区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
(十)“四上”企业培育成果显著
新增“四上”企业共52家,排名第2位。其中,工业8家,排名第8位;商业21家;服务业7家;建筑业6家;房地产业10家。
二、三季度经济运行特点
一是经济运行好的态势在巩固。从经济总量来看,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跃居全区第1位,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从投资上看,工业投资增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二。从财政上看,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9%,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从四上单位培育上看,新入库四上单位52家,排名全市第二。
二是进的基础更加坚实。农业方面,农业总产值增速1.3%,位次较上半年前移了3个位次。工业方面,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半年加快6.2个百分点,特别是规上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半年提升10.6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建筑业方面,建筑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半年加快3.3个百分点。房地产方面,房地产业商品房销售面积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领跑全市。商业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次继续在全市保持前3位,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加快0.5、2.5个百分点,批零住餐销售(营业)增速全部位居全市第一方阵。服务业方面,其他服务业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达到15.2%,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三、存在问题
虽然三季度大部分指标增速都好于上半年,但应当清醒的看到,GDP增速位次依然没有摆脱后三位。工业运行受制于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生产行业的增速下滑,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次全市倒数第一,且与其他县区比存在有较大的差距,工业目前已成为我区经济运行最大的短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增速较上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位次较上半年后移了10个位次,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一)工业短板突出
一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行业增速占比大、支撑不力。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行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2.7%,但在三季度,热力、燃气及水生产行业增加值增速下降3.6%,低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2.2%)5.8个百分点,不仅下拉工业增加值增速1.8个百分点,而且下拉GDP增速0.37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中的电力公司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8%,但在三季度电力公司当月增加值增速却下降11.3%,下拉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6个百分点;累计增加值下降4.7%,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4个百分点。如果扣除电力公司的影响,其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当月增速达到18.0%左右,累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达到5.2%左右。
二是建材类企业产值下滑明显。建材类规上工业企业由于受房地产市场疲软及重点工程开工不足等形势因素影响,产值在今年一直未摆脱“负增长”。前三季度,建材行业企业37家(其中水泥建材行业22家),有23家企业处于负增长状态,特别是水泥行业,水泥价格降至历史低位,仅198元/吨,但仍然滞销。从重点企业情况来看,天泰水泥产值下降14.6%,龙升混凝土产值下降45.2%、中联卧龙水泥产值下降29%。
三是区内大型企业未能有效拉动工业增速。三季度,15家亿元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86.3亿元,仅增长2.1%,较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速(7.4%)低5.3个百分点。大型企业中,荣阳实业产值(7.7亿元)下降29.0%;中富康产值(2.4亿元)下降45.2%;华昌油脂产值(2.3亿元)下降22%。
四是企业效益持续下滑。进入4月以来,受市场需求因素的影响,规上工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效益持续回落。前三季度,全区规上企业112家,亏损企业36家,比同期增加了一家,亏损额3.4亿元,同比上升3.5%,利润亏损0.72亿元,比同期增亏0.45亿元,从企业来看,淯鑫砂石由盈利0.27亿元转为亏损0.28亿元;海宏科技由盈利0.17亿元转为亏损0.24亿元;电力公司亏损0.4亿元,减亏0.87亿元;天泰水泥亏损0.2亿元,减亏0.04亿元;牧原智能科技亏损0.38亿元,减亏0.05亿元;中联水泥亏损0.5亿元,增亏0.4亿元;乐凯亏损0.73亿元,增亏0.42亿元;中富康亏损0.26亿元,增亏0.15亿元;富阳新能源亏损0.15亿元,增亏0.02亿元。
(二)投资增速回落明显
一是在库项目结构不合理。目前在库投资项目约50%为工业项目,投资主要靠工业项目和房地产投资拉动。我区工业投资增速月均超过50%以上,一直位居全市前3位,但我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一直处于“负增长”,三季度增速下降24.4%,下拉我区投资增速1.2个百分点,直接影响全区投资增速,导致我区在月度评估数据中处于被动。
二是在库项目凭证资料不完整。在库在建项目大部分无法提供近期工程款增值税发票,三季度上报数据期间共提供解锁凭证项目29个,仅占全部可上报投资额项目的17.6%。其中,能提供近期凭证发票项目仅7个,9月当月发票额度仅8000万元,超过80%项目只能按照投资额最低限度200万元以下进行上报。
三是新开工项目入库难,大项目支撑少。从目前入库情况看,新入库项目82个,比最高的内乡县(108个)少26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5个,比最高的唐河县(80个)少25个。
四是基数后翘较大。随着在库项目投资额额累加之竣工项目个数增多,目前在库项目不足以支撑投资增速保持高速稳定发展。9月份当月基数达到9.4亿元,超7、8月份基数之和。四季度基数更是近30亿元,是三季度的近两倍。
(三)餐饮业增长不及预期
受当前行政中心东移和小型餐饮店网络团购优惠竞争的影响,限额以上餐饮单位由于成本费用相对较高,价格上没有优势,恢复压力较大。同时,虽然迷笛音乐节由我区承办,但外地游客的餐饮首选消费地在离迷笛音乐节较近的宛城和高新两区,导致餐饮业增速仅增长1.4%,远低于其他三个行业。
(四)金融业受核算机制制约排名靠后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拉动GDP增长0.27个百分点。
金融业增加值核算依据金融业存贷款余额增速。金融业存贷款余额增速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分行。三季度,金融业存款余额增长11.4%,比上半年(9.6%)提升1.8个百分点;金融业贷款余额增长8.9%,比上半年(8.7%)提升0.2个百分点。虽然存贷款余额增速均较上半年有所提升,但因为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制度规定,无法单独对中心城区进行单独核算,我们使用市辖区平均数。因此,在核算GDP时此项我们不占优势。
四、工作建议
一是强化部门联动。区经济运行指挥部充分发挥协调部、参谋部、作战部作用,坚定不移抓两电两税、客货运周转量、存贷款余额增速等先行指标调度。各指标牵头部门要树牢“管行业必须管运行”的理念,加强对牵头指标的分析研判,重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资质以上建筑业产值增速、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业销售(营业)额、零售额增速、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工业投资增速、房地产投资增速等指标要找准问题关键、精准调度。作为统计部门,我们将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的运行监测,找准经济运行短板,对GDP构成的各项主要指标、各行业的发展情况、整体经济形势早监测、早研判、早分析,开展动态精准、科学精准的预警预判,对优势指标持续跟进,对劣势指标分析原因,确保各项指标争先进位。加强与发改、税务、工信、商务、住建、三产、交通、电力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在每月平台上报前与行业主管部门一道,分析当前在库企业生产经济状况,在工业上围绕如何填准填实工业总产值这一核心,从企业产品人库、出库、财务等方面人手,做好对企业的精准指导;在贸易业、服务业上要加大摸排、加强培育,积极推动单位人库,根据从业人员数量、营业面积、连锁分店个数、客房数、餐位数等数据对重点企业经营规模进行推算,避免“漏报”“瞒报”。
二是做好企业数据上报工作,特别是针对当前工业短板问题,重点要关注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企业的生产运行,积极改善区属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于像电力公司、乐凯、想念食品、荣阳、中石化、360、金玛特、大型汽车销售企业、天工、建工、宏信检测等重点企业,了解其经营情况,帮助企业扩展销售渠道,提高销售量,想方设法请求上级部门支持,取得市直两属企业对我区的最大支持。平台数据上报期间我们将全面摸排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数据生产关键环节、各个流程存在的风险点,要准备足够充分的、经得起上级查验的凭证和票据,如实提供相关凭证,做到凭证齐全,数出有据。对当前的查询工作,积极和查询企业沟通联系,取得企业的理解和配合,及时准备被锁定企业各项查询资料,尽最大可能地指导企业通过数据查询工作,真实支撑行业指标增长。
三是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行深入分析,加强入库指导工作,压实项目入库责任,对500万以上投资项目入库资料,我们将提前做细做好项目报数凭证的收集指导工作,通过联审方式对项目备案、批复等核准文件、项目建设合同(购置部分提供购置发票和购置合同)、项目法人单位营业执照、项目施工现场照片进行审核,及时指导相关单位完善手续,做到即报即审,真实反映建设项目的实际工作量。重点关注、加快推动制革厂区域、张楼村、乔官庄中州村等城市更新项目入库纳统工作,积极准备大官庄、政和苑、建业中州学府等新开工项目资料,尽早入库。
四是对于“四上”企业入库,今年“规下”升“规上”企业的年度申报由往年的两次上报机会变为一次机会,必须把握今年唯一一次年度入库窗口期(11月1日-10日),抓紧时间排查符合入库条件的企业,10月底前必须要完成收集、汇总和完善入库资料(特别是10月份的税控表),以备平台开启后集中上报。我们也将加大培训指导力度,让大家进一步熟悉“四上”企业入库申报流程和需要备齐哪些申报资料,提高一次通过率。特别是与制造业关联度较高的运输、研发、质检、营销、物流等上下游服务业企业,及时准备符合条件的企业入库相关资料,力争年底入库一批服务业企业,填补我区某些行业规上服务业企业缺失或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