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卧龙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
机制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景区)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现将《卧龙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6月23日
卧龙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全市经济运行工作,打好战疫情稳经济主动仗,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区政府决定成立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以“四保”(保生产经营、保物流畅通、保政策助力、保防疫安全)企业(项目)白名单为抓手,推动疫情防控和生产运营双线嵌合、常态长效,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确保全区经济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组织机构
(一)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组成人员名单
指 挥 长:杜 勇 区委副书记、区长
副指挥长:刘洪涛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第一副指挥长)
孙林儒 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南阳光电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副书记
王志德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政府副区长
宋 珂 区政府副区长、七里园乡党委书记
李炳东 区政府副区长
贺小森 区政府副区长
高道营 区政府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
冯自敬 区政府副区长
张 明 区政府副区长
范 森 区政协副主席、区商务局局长
成 员:刘艳红 区政府办副主任
许 琨 区政府办一级主任科员
武军光 区发改委主任
赵志强 区工信局局长
卢 燚 区财政局局长
丁洪舟 区统计局局长
安 峰 区税务局局长
蔚国涛 区住建局局长
郭 伟 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王 玺 区文广局局长
张继中 区卫健委主任
赵显超 区效能中心主任
先 健 区信息中心主任
各乡镇街道(景区)主要负责同志
(二)指挥部下设机构及职责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委,承担指挥部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武军光兼任,副主任由发改委王书沛担任、张桂玉兼任。
指挥部下设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的工业生产、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重点项目、防疫保障等工作组,实行实体化运行,分别负责本行业(领域)“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生产运行保障工作,健全推进机制,抓好任务落实。各乡镇街道(景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本地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
工业生产工作组(由区工信局牵头):
组长:张士阳
商贸流通工作组(由区商务局牵头):
组长:梁长军
交通运输工作组(由区交通运输局牵头):
组长:李玉见
文化旅游工作组(由区文广局牵头):
组长:赵显清
重点项目工作组(由区发改委牵头):
组长:张桂玉
经济运行分析组(由区统计局牵头):
组长:王大旭
防疫保障工作组(由区卫健委牵头):
组长:张天台
督导检查工作组(由效能中心):
组长:刘燊林
各专项工作组要明确工作职责,实行专班推进,健全工作机制,抓好任务落实。
-
工作制度
指挥部工作制度包括:常态常备制度、日常调度制度、平急转换制度、平台调度制度、专班保障制度、经济运行分析例会制度。
1.常态常备制度。以各乡镇街道(景区)为主体,结合本地实际,根据本机制建立本地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导白名单企业(项目)按照本行业(领域)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要求,从严从紧从细从实做好工作预案、完善防控设施、备足人力物资、优化生产流程,定期组织开展模拟演练和压力测试,确保平时能防、疫时有备。
2.日常调度制度。加强运行监测,实行“周调度”制度,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办公室每周召开会议,及时掌握各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安排部署重点任务,筛选提请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研究事项。
3.平急转换制度。以各乡镇街道(景区)为单元进入疫情防控应急状态时,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同步启动联合办公,白名单企业(项目)即刻闭环生产运行,做到一键切换、无缝衔接。
4.平台调度制度。构建以“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运行调度平台为中心的运行调度模式,对白名单企业(项目)疫情防控动态、员工“两码一证”、涉疫风险管控、生产经营状况、纾困政策落实、企业诉求响应、包保责任等实行全程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实时监测、联合会商、快速处置等工作协调机制,推动疫情防控与生产运营信息互联互通,为白名单企业(项目)正常运转提供基础支撑。
5.专班保障制度。坚持扁平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共同牵头,分行业(领域)建立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统一调度、上下协同、快速反应,集成各部门各行业横向服务力量、打通纵向服务通道。
6.经济运行分析例会制度。通过定期数据汇总,全面准确分析当前行业运行情况,对所负责的主要经济指标每月变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掌握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和今后经济运行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进一步强化各主要经济部门责任意识、冲刺意识,实现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