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 特色经济

依托区位优势 做好增收这道“菜”

发布时间:2020-12-24来源:

分享:

青华镇位于南阳市区西南22公里处,总面积92.6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315个村民小组,人口8.3万,耕地面积10万亩,是一个传统农业大镇,是南阳市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近年来,我镇把蔬菜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新技术、延伸产业链,全镇蔬菜产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83390f2b0ff2eda1f3ac80b2d36d41b0.jpg
图1.青华镇
一、发展蔬菜产业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青华镇东临南阳市区,南接新野,西连邓州,北壤镇平,距高速入口1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且群众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习惯,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增加。
2、土壤优势。青华镇土地肥沃,土壤质地良好,富含有机质、微生物和矿物质,适合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3、交通优势。省道103线横贯全境,24个村村村通公路,交通网格四通八达,为蔬菜运输、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4、水利优势。我们相继实施了高标准良田治理、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安全饮水等多处工程项目,夯实了农业基础,蔬菜生产用水得到了保障。
5、政策优势。近年来,我们提出了“全民创业增收行动”、“菜篮子工程计划”等,制订了《全民创业增收行动实施方案》,将蔬菜生产纳入全民创业增收行动主要内容,从政策上保障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二、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和现状 
 1、种植规模持续扩大,蔬菜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根据镇情和多方论证,镇党委政府决定围绕集镇辐射发展,按照“日光温室带动、拱棚蔬菜增效、田地蔬菜扩量”的思路,以青北、后所、王珍庄、杜庄、黑家庄为重点,集中连片发展。目前,已发展日光温室大棚种植2000亩。
2228de412f81e3967584d39cc078de3a.jpg
图2.日光温室产业区
2、新优技术全面推广,科技含量明显增强。积极推广二代日光温室、钢架无立柱结构大拱棚等建造技术,扩大温室有效种植面积。积极推广反季节生产,全面普及基质栽培生产技术和喷灌滴灌等现代肥水一体管理技术,普及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引进高产、抗病、耐低温的露地生产新优品种11个。
c148f09b7a55b8882be0d0ce2623e967.jpg
图3.无土栽培育苗基地
3、推进“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青北村蔬菜产业园建成早、规模大、市场运行成熟,顺势成立了绿之源蔬菜合作社,负责生产、技术指导、种苗培育、销售等,并建蔬菜保鲜库1座,贮藏保鲜能力达3万吨。目前,全镇所有蔬菜基地主要是种植和日常管理,对外销售由绿之源合作社负责。销售方向一是南阳万德隆等大超市,二是郑州、武汉、上海等大城市,三是正在探索往香港销售。
9c24d1cbf3ce3cb00a228df79cb66934.jpg
图4.外出引进良品种苗
4、无公害生产技术得到规范,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树立“反季节、无公害、名优特”的经营理念,主要种植生菜、上海青、芹菜、番茄、小辣椒等十多个品种,叫响了“绿之源”品牌。目前,全镇蔬菜年产量达到十多万吨,总产值1亿元。
5a8e4a541608a0023f806e8b4c975d06.jpg
图5.农产品深加工区(宏源食品)
5、扶持机制基本健全,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镇党委政府编制了蔬菜产业规划,通过合理流转土地解决蔬菜产业用地问题,建立了补助、项目支撑的保障机制;邀请专家、种植大户研究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和产后加工、包装、运输等标准,凝聚了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的合力,促进了蔬菜规模化种植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发展措施
1、界定一个科学内涵。生态观光农业现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没有一个统一固定的模式、没有一个统一的建设标准,但从各地现有的生态观光产业项目来看,生态观光农业是指在利用农、林、渔等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观光、体验、吃住等旅游服务的场所。针对这种情况,立足实情,科学界定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有一定规模。要有足够的园区面积来满足吃、住、游、行、购、娱旅游六要素,如后所300亩红叶李、杨官寺千亩梨园就是在此思路上做出的探索;二是要有丰富的产品。首先要突出农业项目,尤其是要突出水果采摘、林下游玩等特色项目,要有一条完整衔接农游体验链,做到“月月能游玩,季季可采摘”;其次是要有一定旅游项目。类比外地已建成的生态观光农业园,可以设置一些儿童乐园、小猪跳水、拓展训练等不受季节限制、不受人群限制的游玩、体验项目,以增加项目对不懂层次人群的吸引力。
efd2dc53d434243671a1bf11cab1650a.jpg
图6.后所红叶李种植区
2、配套一批优惠措施。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对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主要是加大用地扶持,观光农业园区一般都有一定的用地要求,在土地流转、租赁上要给予支持,帮助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在临时用地审批上积极提供服务,尽快满足必要的用地需求。
3、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一套专门的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建设规模、建设标准、配套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要求,有序、有步骤的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区,规范园区各项行为,避免无序竞争、同质化建设导致的建设档次下降;在布局上既要“抓点做线”,围绕高效林业示范区等重点线路来布置生态观光农业园区,丰富旅游产品,也需要纵深推进,有效利用交通道路资源,将青华湖、杨官寺汉墓、三李营遗址、安中成遗址等特色项目优势明显的地区推广出去,大力挖掘文化和景观旅游,运用景区手法提高观光产业整体品位,提升农游产品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
978a93e2546ce3416ac263eb9de82f92.jpg
图7.林下经济产业带(小辣椒)
7137b10a258048fb8dccbb848d988b26.jpg
图8.林下经济产业带(黄豆)
4、打造一个农业品牌。一是发挥企业、合作社龙头作用,建立稳定的种苗、种植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将农业产业化经营,依靠各类龙头组织的带动,将产、销、游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体化经营,集中力量打造出自己的农业品牌;二是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推出绿色理念。一方面是利用合作社、种植大户有计划、有组织的生产优势,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跟踪服务,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有效减少农药施用比例,引进安全、高效的种植技术,积极发育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技术;另一方面是按照优势优先的原则,选择地域环境和农业基础优越的地区发展符合区域特色的农业。如在青南、后所等温室大棚基础好的地区优先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火龙果、草莓温室观光采摘,在杨官寺、上徐寨等有果木种植基础的地区发展林果采摘项目,利用绿色农业品牌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5、建设一支专业队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强化对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员的引进培养。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性作用,引导、鼓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营销的综合性人才向家乡回流,通过对休闲观光产业人才的培育,利用他们既熟悉外地市场又了解本地资源的优势,开发出具有市场需求的农游产业链,打破传统农业种植对现代农游一体化发展的局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