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 美丽乡村 > 乡村旅游

古迹----石桥镇鄂城塔寺

发布时间:2020-12-01来源:

分享:

石桥镇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散布着许多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流传着无数神奇的民间传说。西鄂城遗址与鄂城寺古塔就演绎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DSC_2746.jpg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关中有一家人在逃难中离散,姑嫂二人流落到河南南阳一带。这一天,他们讨饭来到了宛北石桥镇,投宿在正南二里多地的一座破庙里。破庙叫鄂城寺,本是方圆百里的名刹,因战乱和饥荒已变得破败不堪。寺里的僧尼早已跑光,只有一位龙钟的老尼,每天守着清冷的香炉低声念佛。老尼看两个年轻女子怪可怜的,便收留了她们。

姑嫂二人聪慧勤劳,一心向佛。在老年的教导下,日夜诵经,潜心佛法。几年后,老尼圆寂,二人撑起了寺庙,道行日渐精进,鄂城寺也渐渐兴旺起来。后来他们又云游四方,遍访高僧。至汉朝文景之时,姑嫂二人已修成有通天彻地之术的活菩萨,行云布雨,除病消灾,几乎无所不能。有一天,嫂嫂对妹妹说:“咱们俩得道多年也没有做成什么大事,我想与妹妹多造一物,留给世人,你看如何?”“好啊!你看造什么好?”妹妹爽快的说。“西鄂城毁于战火,我想重建一座西鄂城。”嫂嫂胸有成竹的说。妹妹想了想,狡黠的眨了眨眼睛:“鄂城寺少座佛塔,我就修一座佛塔吧!不过,我想同嫂嫂比一比,一夜时间,谁先造成谁为尊,你说行吗?”“好吧!”嫂嫂一口应承下来。二人商定,当晚一更天开始,五更天鸡叫时截止。

一日无话。待到红日西沉,玉兔东升之时,嫂嫂便首先忙活起来。她把城址仍然选在石桥镇西南半里多地西鄂城遗址上。她站在北边一块儿高地上,面向南,鼓起双腮呼地吹出一口气,霎时飞沙走石,遮蔽星月,眨眼功夫,故城遗址瓦砾全无,现出一片二里见方的平坦地面。接着,她口中念念有词,并朝东边白河方向伸了伸左手,一股飞流如银河倒挂,只见浪涌泥翻,顷刻间隆起一座泥山。她又伸出右手,对着天边一片白云轻轻勾了一下,一张数丈宽的大泥兜从天而降,于是便不慌不忙地用泥兜装起泥来。

妹妹机灵而有心计。她并不着急,而是美美地睡了一觉,等到快二更时,先悄悄跑到嫂嫂的工地看了一下,见嫂嫂正在摄白河水和泥,暗暗笑了笑,便驾起一阵风,来到了百里之外的唐河县城,落在一座古塔前。原来妹妹早就听人说:“唐河有座塔,离天一丈八。”出外云游时也曾瞥见过这座古塔,所以便打定主意把这座塔的塔顶搬走,已省却劳役之功,而且肯定要比嫂嫂来的快。她绕着古塔转了一圈,上下打量了一阵,只见塔高13层,浑如铁柱直插云天,妹妹心中暗喜。飞身跃上塔顶,环视一下四夜,月色空蒙,万籁俱寂。她定了定神,然后像灵巧的飞燕一样,绕着塔身的第八层,用手指划了一圈说声“起”,上面六层凌空飞起,随着轻盈的身影向北飞去。半空中呼呼风响,脚底下村寨疾逝,不到半个时辰已飞至鄂城寺上空,随着一声“落”,一座玲珑佛塔稳稳地落在了寺院里。此时刚好是三更天。妹妹蹲在塔顶上,轻轻地舒了口气,向西北望了望,二里之外,嫂嫂正忙得起劲儿,四个城角已各放了一兜呢,泥兜里淋下的泥浆刚好围成了四面墙基,已有数尺高,看样子黎明前一定能够修成。这时,妹妹忽然心生一计:何不捉弄一下嫂嫂!于是双手像小喇叭一样捂在腮前竟学起了公鸡打鸣。随着一声啼叫,千家万户雄鸡高唱。嫂嫂吃惊不小,看看城墙筑了不到一半,当即觉得神疲力竭,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坐在地上。这时只听见妹妹在塔顶上高声喊道:“嫂嫂,佛塔修好了,你的西鄂城也筑了吧!”嫂嫂向东南望去,果不其然,一座巍峨的六级浮屠矗立在鄂城寺里,嫂嫂一脸沮丧,自认输于妹妹,从此屈居于妹妹之下。

石桥画册张衡12.jpg

如今,鄂城寺古塔历经千年沧桑,依然耸立在蓝天白云之下,同千年古刹交相辉映,成为石桥镇一处美丽的景观。西鄂城遗址蜿蜒曲回,依稀可见,站在这里,颇能引起人们发古探幽之情思。据说,有人设想按照汉代形制重建一座西鄂城,如果真能梦想成真,那石桥镇将会重现汉代古韵遗风,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镇将锦上添花,更加亮丽璀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