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子站 > 履职平台 > 减税降费

上半年财政工作十大看点

发布时间:2019-11-12来源:

分享:

财政部召开2019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办公厅副主任王庆阁主持,财政部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预算司副司长郝磊、税政司巡视员徐国乔出席发布会,介绍2019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并回答提问。

看点一:预算收入增长3.4%,减税降费成效显著

1-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846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589亿元,同比增长3.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56257亿元,同比增长3.3%

减税降费效果持续加大,相关收入同比下降或增幅回落。全国税收收入92424亿元,同比增长0.9%。分税种看,上半年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5.9%,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10.7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降低增值税税率政策翘尾和今年增值税新增减税效果进一步放大的影响。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5.3%,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7.5个百分点,主要受提高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以及5月底出台的保险业手续费及佣金税前扣除比例上调等减税政策影响。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下降2.7%,主要是增值税减税效果持续体现。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30.6%,主要是去年个人所得税提高起征点、调整税率的政策翘尾和今年增加六项附加扣除的减税效应叠加释放。涉及小微企业普惠减税的“六税两费”(包括资源税、房产税等)合计下降0.2%

看点二:非税收入增长21.4%,多渠道盘活国有资金和资产取得成效

上半年,全国非税收入15422亿元,同比增加2720亿元,增长21.4%。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203亿元,增加1705亿元,增长3.4倍;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416亿元,增加683亿元,增长18.3%。上述2项合计增收2388亿元,占全国非税收入增收额的88%。非税收入增长较快,主要是各级财政部门为支持企业减负,积极应对减税降费带来的收支平衡压力,中央和地方财政多渠道盘活国有资金和资产筹集收入弥补减税带来的减收,并非提高收费增加的收入。同时,涉及降费政策的有关收入继续下降:包含教育费附加在内的专项收入3708亿元,下降2.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085亿元,在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0.6%的基础上,今年1-6月又下降0.5%。从中央来看,上半年,中央财政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1685亿元,体现在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中,占全国非税收入增收额的62%,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13.3个百分点。

看点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稳

1-6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1781亿元,同比增长1.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989亿元,同比增长3.5%;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29792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0.8%1-6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7150亿元,同比增长32.1%。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874亿元,同比增长8.1%;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相关支出36276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增长11.5%

看点四:减税政策在制造业等行业体现明显

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增长0.9%,比一季度增幅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下降3.3%,特别是从5月份起,深化增值税改革减税效果更加突出,税收收入连续两个月下降,主要行业受益明显。上半年,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4.9%,增幅比一季度回落6.8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专用设备、通用设备、仪器仪表、电气器材、纺织、化工等行业增幅回落明显;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传输软件服务业税收分别增长0.9%0.5%,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0.3个、6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税收同比下降0.5%,而一季度为增长3.5%。另外,受5月底出台的保险业手续费及佣金税前扣除比例上调影响,保险业税收同比下降18%

看点五:多措并举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受落实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今年财政收入增幅放缓,收支压力有所加大。对此财政部门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一是加快转移支付下达进度。为支持地方财政平稳运行,今年预算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是近几年最大的。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加快预算下达进度,截至613日(全国人大批准预算后90天),转移支付预算已下达92%,比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都已全部下达地方。省级财政也普遍加快了预算下达进度,及时下沉财力,弥补基层财政减收。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收支平衡。积极指导地方财政部门统筹采取加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力度、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比例、盘活存量资金资产等方式平衡预算。据了解,一些地方已采取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清理盘活存量资金、安排地方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等方式弥补减收。三是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督促地方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一般性支出压减力度,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同时硬化预算约束,从严控制预算追加事项,执行中原则上不再出台增加当年支出的政策。一些地方还主动加大压减力度,进一步严格预算追加程序,将节省下来的资金优先用于落实“三保”等方面。四是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求省级财政部门对本地区基层“三保”支出安排和执行情况进行摸排,统筹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自有财力,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尽可能向基层财政困难地区和受减税降费影响较大的地区倾斜,增强相关地区财政保障能力。有的地方还对“三保”支出实行专户管理,建立了“三保”保障情况月报告和重点关注名单制度,多措并举切实兜牢“三保”底线。

看点六:财政支出增幅快于收入

1-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3538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6890亿元,同比增长9.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6648亿元,同比增长10.8%。具体来看:全国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比预算增幅高4.2个百分点;支出进度为52.5%,比序时进度快2.5个百分点,为实施国 家重大发展战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进度加快。为支持地方加快预算执行、做好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三保”工作,财政部加快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进度。截至6月末拨付地方转移支付资金达预算的57.3%,比序时进度快7.3个百分点,有力支持了地方各项重点支出需要。各地财政支出普遍增长。地方财政统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债券发行收入、盘活存量资金等,做好支出预算执行工作。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0.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31个地区全部实现同比增长。

看点七:财政支出大力支持重点投入

上半年,重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各级财政部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重点增加了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以及社保、教育、卫生等民生重点领域的投入,并切实抓好预算执行。上半年,农林水支出中的扶贫支出增长46.7%;节能环保支出中的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支出,分别增长22.2%33.5%;科学技术支出中的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分别增长19.1%13.3%;卫生健康支出中的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支出,分别增长14%11.3%;教育支出中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支出,分别增长10.5%11.7%

看点八:新增债券发行平稳有序

上半年,全国地方累计发行新增债券21765亿元,占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0800亿元的70.7%;其中6月当月发行规模7170亿元,约占上半年累计发行规模的三分之一,创年内单月发行规模新高。与去年同期相比,2019年上半年新增债券发行主要特点:一是发行进度大幅提升。2018年已提前下达了部分2019年新增债券额度,上半年新增债券发行进度较去年同期的15.5%提升55.2个百分点。二是债券期限明显延长。上半年新增债券平均期限达8.76年,较去年同期平均期限6.33年增加2.43年,其中6月当月新增债券平均期限约10.4年。这主要是今年各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债券期限设置尽量与项目期限保持一致。三是利率成本有所下降。上半年新增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44%,较去年同期平均利率4%降低56个基点,其中6月当月平均发行利率3.52%。据介绍,根据地方上报数据统计,预计各地能够完成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9月底基本发行完毕的目标。

看点九:新增债券有力支持稳投资

从项目性质看,新增债券超5成用于在建项目建设。上半年新增债券资金约56%用于在建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工程烂尾及拖欠工程款等问题。从资金支持领域看,稳投资支出超过60%。上半年新增债券资金用于棚改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等农业农村建设,教科文卫等社会民生领域,重大水利设施建设等六项领域资金投入占比64.8%,这些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持续增加,将带动有效投资扩大,并发挥对民间投资的撬动作用。从资金支持重点看,着力支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三大攻坚战。上半年,京津冀三地共发行新增债券2716亿元,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长三角4省发行新增债券4267亿元,广东专门发行501亿元粤港澳大湾区专项债券,海南发行新增债券258亿元,为相关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此外,新增债券资金用于易地扶贫搬迁、“三区三州”等脱贫攻坚领域2245亿元、占比10.3%,用于污染防治等生态环保领域581亿元、占比2.7%

看点十:保证减税降费不折不扣落实

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财政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开展乱收费整治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对非税收入收缴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为保证减税降费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近期,财政部又配合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对政府部门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乱收费行为开展了专项整治。从整体上看,各地、各部门依法依规收费的意识有了明显增强。但从局部看,个别地区和部门乱收费问题时有发生。这也说明,整治乱收费工作不容松懈。下一步,财政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从严新设收费项目。加强源头控制,凡新设立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必须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但按照国际惯例或对等原则确需设立的,要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准。二是管好用好“一张网”。加强收费目录清单“一张网”动态管理,提高政策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做准做精做细减税降费政策解读工作,提升政策宣传解读效果。三是整治乱收费绝不手软。财政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查处和问责力度,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同时,财政部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钉钉子精神,细之又细抓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一是层层抓好落实。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强化协同配合,加强减税降费实施效果的监测监控和分析研判。推进上下联动,加大对地方财政部门的工作指导和督促力度,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加强宣传培训。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市场知晓度。加强对企业家的宣介和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和培训辅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三是及时研究政策预案。针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前做好应对预案,不断完善政策举措,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