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镇概况
卧龙区石桥镇,位于市区北部,距市中心20公里。地处方城县、南召县、卧龙区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焦枝铁路、豫02线南北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为岗丘地带,总面积39.73平方公里,平原有31平方公里;全镇耕地28900余亩,这里属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区域,白河南北贯穿,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温度适宜。全镇辖12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1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000人。
石桥镇地处汉代西鄂县故址,英才辈出,是汉代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张衡的故乡。这里自古就是商贸重镇,物产富饶,是“古南阳四大名镇之一”,素有“银石桥”之称。是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的“中国月季之乡”、省建设厅命名的“中州名镇”、市级重点镇、市“四星级小城镇”,“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石桥镇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古系黄帝儿子姑姓后裔鄂部落故地,夏、商、周鄂侯国中心。因其扼宛洛古道要塞,东临白河,水陆交通便利,在距今1400多年前已形成繁华集镇,古称“盈溢镇”、“盈溢屯”、“永安寨”、“石桥店”等。这里古为宛洛通道要塞,白河水运北上通南召,南下可达襄樊。伏牛山区的土特产多由此南运,湖广地区的杂货也于此登陆北运,故为宛北货物集散地,旧有银石桥之称。据光绪年间《新修南阳县志》云:“盖县北诸镇,莫大于石桥,宋南阳六镇之一也,金错综复杂履坦,郭宣道尝居焉。北道三鸦通汝洛,南循洱乘涨之郡 。”鼎盛时期,镇内居住及流动人口多达10余万,可谓是四方陆路,车如流水,骡马相连;白麦河道,船似游龙,帆樯林立;百余家商号,生意兴隆,人流不断,全国十六余省的商人在此聚集经商。
这里自古是文化重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是各种思想、宗教汇聚之地。镇南头有阎王庙、老君庙、清真寺,镇北头有火神庙、山陕会馆,镇东有文昌庙,鄂城寺、奶奶庙、祖师庙散布乡村。古庙会此起彼伏,是四乡八堡的宗教文化活动中心。
石桥镇境内拥有张衡墓、鄂城寺塔两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北街商号建筑群等六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大调曲、舞狮、大小锣鼓等优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石桥镇特色产业以月季、蔬菜为主,全镇月季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亩产值近万元,月季被命名为“河南省名牌产品”。蔬菜产业有种植历史悠久和知名度高的优势,非公有制经济在注意搞好与大中城市产品衔接的基础上,坚持围绕“农”字作文章,以工业促农业发展。市场及小城镇建设速度飞快,现镇区有主要街道十条,东西向五条,南北向五条,呈井字形交叉,商铺林立,商品丰富,经济活跃,参加经济活动的外来人口数超过镇区常住居民人口数,家电、副食、小商品、餐饮、摩托车电动车等都是规模经营,形成了13个专业市场,是宛北最活跃的农村集镇之一,辐射周围三县(区)十多个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