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编纂出版方案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景区)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编纂出版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好落实。
2018年6月8日
《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编纂出版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地名普查成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更好的推进卧龙区地名的标准化管理、加强地名服务工作,根据地名管理的有关规定,决定组织编纂出版《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编纂背景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2014〕3号)“开展普查成果转化利用”要求,2017年我区地名普查成果已顺利通过市级和省级普查质量验收,按照上级地名普查工作部署,我区地名普查工作已进入普查成果转化利用阶段,按要求编纂《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可以充分利用此次地名普查普查成果,反映我区行政区划现状,展示经济社会建设成就。
我区自1994年撤地设市建区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政治、经济、社会与行政区划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一直没有及时出版记载、反映区划、地名发展沿革和成果的志书。为继承和宏扬卧龙区的优良历史文化传统,服务卧龙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急需编纂《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
二、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改革创新,以提升地名管理水平、规范地名管理、拓展地名服务、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为目标,存真求实,科学、准确、客观、全面地记录我区地名的历史与现状,推动地名普查成果社会化应用,为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三、目标任务
《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是我区在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后,全面、系统地展示全区地名普查综合情况的大型地名工具书,是一部具有总库性质的地名图文参考文献,也是一项业务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地名文化成果建设工程。
《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编纂出版将全方位展示卧龙区,自1994年设立到2017年二十多年间的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时间跨度大,地名资料多,志书主要内容包括:卧龙区综述、政区沿革、政区及聚落地名、自然实体地名、街路巷地名、交通水利地名、纪念地与名胜古迹地名、单位地名、历史地名、人工建筑、附录、附图、地名索引等篇章。篇目设置力求科学,做到门类合理、事以类从、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体裁一般包括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体。书前设序、凡例、前言和领导题字题词,书尾设索引和后记。
四、基本原则
(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机制,夯实基础。发挥专家指导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合力。
(二)以我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为基础,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锐意创新,贯彻存真求实的编纂原则,以全面、系统、翔实的资料反映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三)突出地名的区域和时代特色,挖掘当地的地名文化内涵,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实现地名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四)严格按照省民政厅制定的《河南省省市县三级地名志编纂纲要》体例要求执行。遵循志书体例,篇目设置简洁、清晰,收录地名做到权威、详细、标准,合理运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行文朴实、简练、流畅。
五、工作安排
(一)第一阶段:筹备与组织(2018年6月)
1.成立《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编委会及相应编纂机构,召开地名志编纂工作座谈会。
2.制定《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编纂方案,与住建、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建立工作联系,形成沟通联络、定期通报制度。
3. 讨论研究制定《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篇目大纲、编纂细则、词条收录标准等。
4.制定工作进度计划和人员培训计划,适时开展培训工作。
(二)第二阶段:资料搜集(2018年7月――2018年8月)
收集资料,并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进行比对、整理。
(三)第三阶段:撰写文稿(2018年9月――2019年5月)
撰写词条释文,完成《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编纂工作。
(四)第四阶段:审查出版(2019年6月――2019年12月)
1.《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编写完成后,要会同有关部门及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认真会审、定稿。
2.报送市编委会组织进行初审和复审。
3.报送省编委会终审,通过评议审定、修改完善、终审验收合格后,统一装帧、印刷出版。
六、组织领导
成立以副区长徐明为主任的《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编纂委员会,编委会办公室设在区地名办,负责全区的地名志组织协调编纂工作(具体见附件)。
七、经费保障
《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编纂出版经费由本级拨付(已拨付)印刷出版。
八、编纂要求
《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应符合志书体例,全面准确记录卧龙区地名现状。记录要素包括地名的标准名称、拼音、简称、曾用名(别名)、地名含义和来历、地理位置、经纬度、归属,地名涵盖范围的面积、人口、民族、辖区、驻地、沿革、自然地理信息、社会文化信息、经济特色、交通状况等。根据区域特点,重点突出地名的文化属性,同时特别设立“历史地名(消失的地名)”内容,记录地名历史变迁。在编纂过程中,要对地名含义、历史沿革、地理实体概况等属性信息进行综合、全面、深入地考证与核查,为全面反映地名变迁,词条下限断至2014年12月31日(即第二次地名普查截止日期),重大事项部分内容可适度延长至2017年12月31日。
附件: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编纂委员会、主编副主编名单及编委会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附件
南阳市卧龙区地名志编纂委员会、主编副主编名单及编委会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