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区政府文件宛龙政 > 2018年
分享:
索 引 号 NB0001-0202-2018-00084 有 效 性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2018年11月16日
标  题 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卧龙区2018-2020年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18日

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卧龙区2018-2020年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卧龙区2018-2020年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景区)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卧龙区2018-2020年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8817


卧龙区2018-2020年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建设实施方案

为做好全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2015年我区顺利通过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验收,2016年省卫计委予以命名并于2017年正式授牌。根据《河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慢性病示范区实行动态管理和复审制度,已命名的省级示范区每年需提交工作进展报告,每满4年接受复审,考核不合格者,将限期整改,逾期仍未达到要求的不再确认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跨部门慢性病防控协调机制,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和群众广泛参与,营造有利于慢性病防控的社会环境。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心下沉的原则。以城乡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为干预重点,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患者管理为主要手段,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治作用,促进预防、干预、治疗的有机结合。

二、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巩固省级慢性病示范区创建成果,争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二)指标体系。建设慢性病示范区需要达到的指标体系见附件《河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其中示范区建设工作综合办公室设在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工作是否纳入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是否纳入政府持续性预算、决算管理辖区提供示范区建设专项工作经费是否达到50万及以上医疗机构院内售烟5个指标为一票否决指标。

三、工作内容

(一)收集基础资料,开展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

收集、整理全区基础信息和资料,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分析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和优先领域,明确主要策略和行动措施。

(二)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监测系统

建立和完善覆盖示范区全人群的慢性病监测系统,至少包括慢性病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等基本内容,完成慢病与营养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建立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定期发布示范区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信息。

(三)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1、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单位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比例≥30%;辖区内80%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落实工间操制度,工间操活动每人每天不少于20分钟;每年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至少1次健身竞赛活动;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比例达到10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40%以上。

2、平衡膳食。鼓励并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和生产低糖、低脂、低盐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合理膳食的知识,科学指导人群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对餐饮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膳食知识与技能培训,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和公共餐厅建立健康饮食宣传制度,广泛宣传合理膳食和慢性病防治知识。

3、烟草控制。全社会开展控制吸烟行动,辖区内无烟草广告; 辖区100%的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设置禁止吸烟警语和标识;政府部门带头,建设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无烟学校,覆盖率均达100%;开展简短戒烟服务培训的医疗机构覆盖率达到80%以上;提供简短戒烟服务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覆盖率达到100%;辖区15岁以上成人吸烟率逐年下降,5年降低10%

4、示范创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要积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活动,健康家庭、社区、单位、学校、食堂、餐厅/酒店建设数量逐年增加,开展健康家庭活动的健康社区占辖区社区总数的30%以上,健康社区覆盖率逐年增加5%或达到40%以上,健康单位、学校、食堂/酒店每年增加2个或每类达到10个以上。

5、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健康主题公园、步道、小屋、一条街等数量逐年增加或每类建设数量达到3个。

6、开展 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向全区居民发放控油壶、限盐勺、BMI尺,指导家庭控油、控盐、控制体重。

7、提供方便、可及的自助式健康检测服务。自助式健康检测点逐年增加5%或达到4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健康检测点的机构覆盖率达到80%,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的机构比例达到5%

(四)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1、开展公共场所宣传。督促各类文化娱乐场所落实《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影剧院、文化广场等文化、科普场所定期播放慢性病防控科普宣传片或公益广告。在候车室、高速公路出口播放慢性病防控宣传片或滚动字幕,发放慢性病防控宣传材料。在长途汽车、公交车显著位置张贴慢性病防控公益广告。

2、加强媒体公益宣传。区电视台、区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要定时播放(刊登)慢性病防控知识公益广告或科普知识,黄金时段专题报道肿瘤防治日、健康生活方式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等卫生日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作用,广泛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和慢性病防控知识和相关政策。

3、开展社区宣传。在全区乡镇(街道)建立健康教育活动室,设立健康教育阵地并及时更换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内容,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和咨询,发放慢性病防治宣传材料,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和理念;在群众休闲娱乐区域建设健康标识路,开展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防控知识宣传;区疾控中心每年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模板和核心信息,并且能够达到相关数量要求,组织编写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相关资料,以户为单位发放率达100%

4、开展学校宣传教育。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包括营养均衡、口腔保健、健康体重、视力保护等内容,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课程达到6学时以上。

5、开展重点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精神卫生日等为契机,开展合理膳食、慢性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动员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阶层积极参加。

6、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大讲堂。成立全区健康教育巡讲队伍,在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7、发挥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的作用。定期开展政府支持、企事业单位承担参与并积极支持的健身活动,每年至少1次;乡镇和街道有5个及以上群众性健身团体,配有健康指导员和志愿者,每月至少组织开展活动1次;自我健康管理小组的社区覆盖率达到50%

(五)规范慢性病全程管理

1、开展慢性病的早期发现与管理。开展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职工定期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学生健康体检率≥9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90%,每21次体检并开展健康指导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员工数超过50人的企业的覆盖率≥50%;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医疗机构首诊测血压率≥90%,具备血糖、血脂、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4种技术并提供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覆盖率≥50%,发现高危人群登记率100%,高危人群纳入健康管理率≥30%

2、开展重点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本省平均水平30%;提高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知晓率,高血压知晓率≥60%, 糖尿病知晓率≥50%;提高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和控制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

3、开展口腔疾病防治。社区协同开展健康口腔活动,辖区内实施儿童窝沟封闭学校比例≥60%12岁儿童患龋率低于25%

4、完善区域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5、发挥中医药作用。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设有中医综合服务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比例达100%

6、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衔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占基层用药的30%及以上。

7、促进医养结合。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力量参与,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医疗机构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覆盖比例≥80%,具有医养结合机构的街道/乡镇覆盖率≥10%

(六)开展慢性病监测评估

1、开展过程质量和重点慢性病监测。组织开展全人群死亡登记工作,及时准确收集居民病伤死亡信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和卫生状况,年度粗死亡率≥6‰;建立医疗机构重点慢性病报告制度,定期分析疾病发病动态变化情况,评估慢性病防控效果,心脑血管事件事件发生率≥600/10万,肿瘤登记报告发病率大于200/10万;组织全区开展全人群抽样调查,及时评估慢病与营养干预措施效果;组织开展有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

2、开展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综合运用社会学、流行病学及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开展社会因素调查,政府发布含慢性病防控内容的综合健康报告,综合健康报告主要结果用于政府工作报告。

(七)创新引领

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要与辖区社区文化建设、健康城市建设、文明创建、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等相关项目有机衔接整合,以达到1+1>2的实际效果;同时发掘卧龙特色,使卧龙区的慢性病防控工作可以复制并推广。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的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发改、财政、卫计、人社、宣传、教育、民政、体育、文化、共青团、工会、妇联、残联、公安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督促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专职联络员,建立部门间工作联络员制度,联络员负责收集、整理、报送相关资料,协调、解决具体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全市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督导和培训。各成员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结合本部门、本行业、本单位特点,积极探索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人负责,全面落实慢性病综合防控任务。

(二)经费保障

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纳入政府持续性预算、决算管理,安排专项经费。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慢性病防控工作长久可持续发展。建立慢性病防控工作的社会多渠道筹资机制。发挥公共财政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基础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慢性病流行程度,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加大慢性病防控工作支持力度,完善投入方式,评估投入效果,提高资金效益。鼓励社会各界投入,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为防控慢性病提供公益性支持。

(三)政策保障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要把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将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纳入绩效考核目标工作。

(四)部门职责

卫计部门要细化慢性病防控工作方案,分解指标体系,将慢性病防控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核心内容,做好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预防治疗和慢性病监测评估;评价防控效果,推广适宜技术,指导社会和有关部门开展慢性病预防工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要发挥慢性病防控主力军作用,按照各自所承担的职能和任务,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发改部门将慢性病防控相关内容纳入卧龙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保障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基本条件。

城市建设管理相关部门,要开展健康主题公园、步道、小屋、健康一条街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数量逐年增加。完善公共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辖区禁止设置烟草广告。

教体部门要将营养均衡、口腔保健、健康体重、视力保护等内容纳入辖区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覆盖率达100%。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监督、管理和保证中小学生校园锻炼的时间和质量,指导并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要积极建设无烟学校,无烟学校覆盖率要达到100%

民政部门完善贫困慢性病患者及家庭的医疗救助政策,逐步加大救助力度,对符合当地医疗救助条件的,积极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与疾控机构做好死亡居民的信息共享。

财政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疾病谱的转变和疾病负担的变化,安排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提供示范区建设专项经费,保障疾控机构的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

人社部门积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做好与公共卫生服务的衔接,与疾控机构做好肿瘤、心脑血管、严重精神障碍、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的信息共享,做好基本医疗保险与公共卫生服务在支付上的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减轻参保人医疗费用负担。

文化广电新闻部门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宣传。

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组织结合自身职责和优势,做好慢性病防控和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的宣传教育、指导。

辖区公安部门要做好死亡人员的户籍管理和有肇事肇祸倾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稳控工作,与疾控机构做好死亡居民和严重精神疾病障碍患者的信息共享。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要积极配合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做好居民建档、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居民死亡信息上报等工作,设立健康教育宣传阵地,设立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换,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建设健康细胞工程。

以上各部门及食药监等其它部门所承担的具体指标将根据《河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分解后另文下发。

(五)能力建设

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示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慢性病防控专业科室;二级以上医院有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部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有单独的科室负责慢性病防控工作。区医疗机构有慢性病预防控制的任务。

建立指导和培训制度,区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为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规范化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基层卫生人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和诊疗技术水平。

(六)协作联动

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和联络员会议,听取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进度,查摆问题,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方法。

(七)督导考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